不识抬举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

(1)不识抬举什么意思

  1、不识抬举,汉语成语,意思指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2、不识抬举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我这姐姐,那些儿不好?”

  3、近义词:不识好歹、不受抬举、不中抬举。

  4、反义词:感恩戴德。

(2)介词结构后置什么意思

  1、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比如:“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这句话的语序应该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意思就是“我和城北的徐公谁长的好看”。这句话中,介词结构就是介词“与”和它的宾语“城北徐公”构成的介宾结构,它应该在疑问代词“孰”的前面,但句中将它放在了后面,就是“介词结构的后置”。在古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一般做句子的状语,状语应该在动词的前面,修饰动词(谓语),而古汉语中经常将介词结构位于动词之后,这就是介词结构后置,也称状语后置。例如“绳之以法”,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法绳之”,绳,是动词(谓语),以法,就是介词结构(状语)。

  2、介词(preposition 简写prep.)又称作前置词,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3、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关系的虚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

  4、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或介词宾语。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和其他介词,

(3)比喻句的解释什么意思

  1、比喻句的解释意思是说出某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2、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3、在语文答题中,比喻句的作用诠释,成为了阅读题的重要题点。一般来讲,是应该这样答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句子表达)”

  例如: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

  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

  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

  关爱是一句问侯,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分别比作眼神,清风,春雨,问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关爱对于学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