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范文

更新时间:

(一)说课稿范文

  1、说教材内容:《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

  “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析学生情况: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4、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教学目标: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5、说教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6、说学法: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二)小学科学说课稿内容

  1、教材分析:《果实累累的季节》是本册书《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一单元的第二课,它在学生学习《寻找秋天》这一课,对秋天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科学、准确地认识果实。本节课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教学范畴,由三个活动组成,即秋天的果实、‘找星星’和果实分类,把探究的事实定位于果实。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果实,使学生对果实的认识由表象到理性,层层深入,最后上升到科学理论上,重点培养观察与提问的能力目标,同时也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知事物,探究事物,检验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之前,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见过以及吃过一些水果,所以有了一定的经验与基础,但对果实的认识比较浅显,笼统。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对果实的充分观察,掌握果实的特征,并用这一知识分辨果实与非果实。这些都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学生喜欢和愿意了解的知识。这些都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有利条件。但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和分辨能力稍差。所以对于本课内容,要采取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由简入深,逐步递进的方式来学习本课。

  3、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全面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实,明确果实的特征。能力目标:能从不同角度对特定事物进行定向观察和提问情感目标:乐于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探究果实的特征。难点确定为:分辨果实与非果实。

  4、说教法和学法:说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法,它通过让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儿童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又把比较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期望学生既能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态度。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说学法:在指导学生的学法时,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素质融为一体。为此我倡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5、教具学具准备: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所以准备以下教具: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刀、果盘、头饰、课件等。我为每组学生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刀、果盘等。

  6、拓展活动。为使学生学以致用,课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道实践作业:采集南瓜的种子。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动手、动脑的训练,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获得知识的愉快和欢乐,把科学课从课堂走到生活实践中。

(三)说课稿格式

  1、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2、阐述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 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

  3、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4、概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5、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四)高中数学说课稿内容

  1、《高中数学说课稿》。

  2、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与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时常有解三角形的问题,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在高考当中也时常考一些解答题。因此,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非常重要。

  3、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4、认知目标: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推证正弦定理及简单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问题。

  5、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与逻辑思维能力,能体会用向量作为数形结合的工具,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6、情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7、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

  8、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9、教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是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空破难点,以学业生的发展为本,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讲遵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突破重点的手段:抓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以及及时地鼓励,使他们知难而进。另外,抓知识选择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以适当的提示和指导。突破难点的方法:抓住学生的能力线联系方法与技能使学生较易证明正弦定理,另外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突破难点。

  10、学法: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11、教学过程:第一:创设情景,大概用2分钟 ,第二:实践探究,形成概念,大约用25分钟,第三:应用概念,拓展反思,大约用13分钟。

  12、创设情境,布疑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头,那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本节课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工人师傅的一个三角形的模型坏了,只剩下,∠A=47°,∠B=53°,AB长为1m,想修好这个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长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帮师傅这个忙吗?”激发学生帮助别人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从而进入今天的学习课题。

  13、探寻特例,提出猜想:激发学生思维,从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进行研究,发现正弦定理。

  14、那结论对任意三角形都适用吗?指导学生分小组用刻度尺、量角器、计算器等工具对一般三角形进行验证。

  15、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猜想:在三角形中,角与所对的边满足关系, 这为下一步证明树立信心,不断的使学生对结论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16、逻辑推理,证明猜想:强调将猜想转化为定理,需要严格的理论证明。鼓励学生通过作高转化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提示学生思考哪些知识能把长度和三角函数联系起来,继而思考向量分析层面,用数量积作为工具证明定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证明正弦定理,布置课后练习,提示,做三角形的外接圆构造直角三角形,或用坐标法来证明。

  17、归纳总结,简单应用:让学生用文字叙述正弦定理,引导学生发现定理具有对称和谐美,提升对数学美的享受。正弦定理的内容,讨论可以解决哪几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运用正弦定理求解本节课引入的三角形零件边长的问题。自己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激发学生知识后用于实际的价值观。

  18、讲解例题,巩固定理:例1在△ABC中,已知A=32°,B=81.8°,a=42.9cm.解三角形。例1简单,结果为唯一解,如果已知三角形两角两角所夹的边,以及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都可利用正弦定理来解三角形。例2.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

  19、例2较难,使学生明确,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有两种可能。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时解三角形的各种情形。完了把时间交给学生。

  20、课堂练习,提高巩固: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1)A=45°,C=30°,c=10cm ,(2)A=60°,B=45°,c=20cm 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a=20cm,b=11cm,B=30°c=54cm,b=39cm,C=115°学生板演,老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答。

  21、小结反思,提高认识:通过以上的研究过程,同学们主要学到了那些知识和方法?你对此有何体会? 用向量证明了正弦定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它表述了三角形的边与对角的正弦值的关系。定理证明分别从直角、锐角、钝角出发,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22、(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猜想、实验、归纳等思维方法,最后得到了推导出正弦定理。我们研究问题的突出特点是从特殊到一般,我们不仅收获着结论,而且整个探索过程我们也掌握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在强调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23、任务后延,自主探究: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要求第三边,怎么办?发现正弦定理不适用了,那么自然过渡到下一节内容,余弦定理。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