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更新时间:

①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1、全文只有短短的八十余字,含义隽永,精致优美。

  2、《夜游》之美,美在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两句虽未直接写月夜之美,但文字之外,月色之美却呼之欲出。你看,“月色人户”用上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月亮是多情的月亮,知道作者百无聊奈,移步室内,聊解苏轼寂寞之情。“欣然起行”,欣然,就是高兴的样子。是什么样的月色能赶走作者的睡意,兴奋的起行呢?月光如何皎洁,夜空如何清明,夜风如何轻柔?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真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啊。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是写月光的极度传神之笔。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可谓勾魂摄魄。比喻的修辞,既能形象生动的描写表现对象,又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内容。现在,读者脑海中会呈现两幅绝美的图画:一幅是一汪清泉,清澈见底,水中的藻荇轻轻漂浮。一幅是月光皎洁,澄澈透明,竹柏的倒影随风摇曳。置身其中,让人分不清庭中美景是清泉微漾,还是皎月泄注。两幅画面交相辉映,给人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

②记承天寺夜游的意思

  1、记承天寺夜游的意思:记录在承天寺夜游时的记忆。

  2、《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③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1、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3、写作技巧: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虚实(动静)结合:把竹柏(实、静)比作了水中的荇藻(虚、动)。

④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

  1、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注释

  ⑴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⑵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⑶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⑷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⑸行:散步。

  ⑹念:考虑,想到。

  ⑺者:……的人。

  ⑻遂:于是,就。

  ⑼至:到。

  ⑽寻:寻找。

  ⑾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天寺。

  ⑿寝:睡,卧。

  ⒀相与:共同,一同。

  ⒁中庭:庭院里。

  ⒂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⒃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⒄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⒅也:是。

  ⒆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⒇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3、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刚脱下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射入,(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共同取乐的人,(我)于是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⑤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点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

  2、《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