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的人是谁

更新时间:

一)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的人是谁

  1、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的人是管仲。

  2、管仲( ?-公元前645年) 汉族,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3、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4、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二)高考作文齐桓公管仲鲍叔

  1、一直以来,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都是成年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至于为什么大家关注的目光,永远都是在作文题目上。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其他科的题目大家也不一定看到懂。像今年全国卷之一的作文题,关于齐桓公、管仲、鲍叔的简短故事,谈谈对谁的感触最深。

  2、其实不一定非要看过《史记》,了解三人的前世今生才能写的深刻。重点也从来不是要你去叙述这段历史,而是材料中三个人的特点。只要抓住要点进行阐述就可以了。

  3、仔细阅读懂上面的材料后,就会发现这次考题并不难。首先材料用几句话可以概括。

  4、齐桓公原本要继承王位,回国的途中,却遭到管仲刺杀。齐桓公侥幸逃脱,回国后要找管仲复仇,鲍叔就告诉他管仲的才能,可以帮助他成就霸业。齐桓公觉得很有道理,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最终在管仲和鲍叔的帮助下,成就霸业。

  5、读懂了材料,三人的性格特点就非常明显了。最容易入手的齐桓公:志向远大,不计前嫌,听贤纳谏。其次好入手的鲍叔:知人善用,敢于谏言,胸怀宽广,知人让贤。

  6、再则是材料中信息量较少的管仲,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个很不好写。但其实管仲的特点非常好入手的一点就是务实进取。管仲深知良木择禽而立的道理。所以并没有因为原来辅佐的公子纠,被齐桓公所灭,而心有不甘。反而尽心辅助齐桓公。这种务实的态度,古今通用。

  7、当然,有了基础性的论点和论据之外,还需要注意审题。题目要求的体裁是发言稿,是在设定的场景下,面对同学的讨论会,需要围绕主题发表意见。

  8、那么作文的时候,就需要按照发言稿的要求来写。然后注意鲜明的发言稿语言,以及偶尔会有的互动性语言。会更容易加分。

  9、最后注意结束语,发言稿的末尾,需要概括发言内容,激发同学们的情绪,增强发言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注意文章的高度的升华。

  10、这篇作文材料最容易进的误区,就是很多考生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又要学习这个又要学习那个,结果三个人物都写的凌乱,看起来都是非常空洞的。这篇材料的重点一定是选择其中一个人论述。

三)齐桓公鲍叔管仲作文素材

  1、鲁是一小国,自知不敌齐国,但齐既主动来犯,战是败,不战也是败。这时有一乡野村夫,曹刿(音贵)自荐称懂兵法,鲁王情急无人敢战之下,就用其为三军统帅,战场上齐军一再击鼓攻击,曹刿皆不出战,即使齐军极尽辱骂挑衅,曹刿仍不下令出战。直到齐军三通攻击鼓起,曹刿乃下令击鼓迎战,大败齐军,鲁王大喜。

  2、曹刿说这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

  3、齐军丢盔卸甲大败而归,齐国民众扶老携幼在城门口翘首以待亲人归来,迎到的却是一具具尸体,顿时人们声声呼唤阵亡将士的名字,那副景像,撕人心肺!管仲此时才惊觉管仲阻他伐鲁是有先见之明的。四、金台拜相:

  4、这一战齐军死了三千将士,小白深感无法向国人交待,回国后,始感受到管仲劝阻他伐鲁之用心。但此时的管仲心灰意冷,气小白刚愎自用,听不进忠言,心生辞去之意他现在唯一可做的就是写下他的治国策略,请鲍叔牙转交给小白。他从牧民、形势、权修、立政、到兵法、霸形、霸言。桓公看后惊讶管仲的奇才,乃亲自向管仲请罪。继而就有金台隆重拜相之举,拜管仲为仲父。

  5、齐桓公对管仲从「仇人」到「任而不用」到「金台拜相」最后「拜为仲父」,完成他一生伟大的事业。五、管鲍之交----管仲口中的鲍叔牙:

  6、管仲说:我曾经替鲍叔牙策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挫败,陷于困境,鲍叔牙不以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顺与不顺。我曾多次作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牙不以为我无能,他知道我没有遇上好时机。我曾多次打仗多次怯战,鲍叔牙不以为我胆小,他知道我母亲需要我奉养。公子纠失败,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以为我无耻,知道我有胸怀天下的大志。真所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啊!

  7、鲍叔牙对管仲那种知贤、荐贤、让贤从不为流言中伤的友情,一直流传后世,为大家交友的典范。管仲病危时,桓公问管仲鲍叔牙可继宰相否?管仲却说,鲍叔牙太正直,见不得人身有一点瑕疵,这种性格,律己则可,责人则不可,水至清不养鱼啊!鲍叔牙听后笑说,管仲公而忘私,不讲私人交情,这正是我尊敬他推荐他的原因。六、齐桓公悲惨的人生结局:

  8、管仲临终之时,一再劝桓公「去竖刁、除易牙、远公子开方」其理由是:竖刁自宫入事桓公,身且不爱安能爱君!易牙烹其子以膳公,弗爱其子,安能爱君!公子开方,弃母久宦,其母不爱,安能爱君!

  9、但桓公在生活上仍然离不开这三个弄臣,最终齐桓公还是败在这三个小人身上。

  10、管仲死,桓公请鲍叔牙为相,鲍叔牙以将此三人赶出宫为条件,桓公乃令三人离开宫中,后来因在饮食起居上不能少了这三人,乃私自将其招回,鲍叔牙怒而辞官而去。最后桓公身体日衰,三人专权,众人皆不得接近桓公,桓公之子又争执不断,桓公死后十一日,尸虫爬出才知桓公已死,但诸公子仍争立不休,死后六十七日始得入殓,春秋五霸之首,何等强悍!何等风光!孰能料最后的人生结局竟是如此的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