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

更新时间:

一,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

  1、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话说牛郎织女的事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2、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官兵带走。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浓情。”

  一夜之间,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她逢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范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一听,心如刀绞,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尽历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这一哭感天动地。直哭了是十天十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这才露出范喜良的尸骨。

  3、白娘子许仙的故事

  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

  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二,民间故事有哪些仙女

  1、芙蓉仙子。芙蓉仙子是居住在芙蓉城中的仙子,她的名字叫周琼姬。在很多古籍,比如《绿窗新话》、《云麓漫钞》等书中都有过记载。当然大家知道芙蓉仙子,更多的是从苏轼的《芙蓉城》一诗中,这首诗讲述了芙蓉仙子和王迥相会的典故。

  2、琼霄仙子。琼霄仙子是《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的座下弟子,她和姐姐云霄仙子、妹妹碧霄仙子一同在三仙岛上修炼,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高强的法术。琼霄仙子很美,就连她的坐骑鸿鹄鸟和法宝金蛟剪,也散发着美的气息。

  3、姑射仙子。姑射(ye)原是一座山的名字,最早见于《山海经》,后来《庄子?逍遥游》记载:姑射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这下人人都知道姑射山有仙子,名曰姑射仙子,姑射也成了美女的泛称。

  4、瑶姬仙子。传说瑶姬是炎帝的女儿,死后葬在了巫山,化身巫山神女。瑶姬仙子之所以为世人所知,是因为宋玉描写巫山神女的名篇《高唐赋》和《神女赋》。据记载巫山神女钟天地之灵秀,已经到了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程度。若是能够见上一面,必永世不忘。

  5、广寒仙子。帝喾有女名嫦娥,嫁于后羿为妻,后来偷食长生不死药,飞升到了月宫,从此与人世隔绝。嫦娥一人独居于月宫,从那以后,她就是月宫仙子,月宫仙子也就是她。月亮向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连带着嫦娥也是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仙子了。而很多神话作品中,嫦娥仙子也经常出场,为大家所熟知。

三,筷子的来历民间故事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急就篇》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礼记》郑玄注“梜,犹箸也”。《云仙杂记》载:“向范待侍,有漆花盘,科斗箸,鱼尾匙。”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深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明陆容《菽园杂记》云:吴俗舟人讳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儿”。因为吴中船民和渔民特别忌讳“箸”,他们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没生意,他们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鱼。在这种迷信谐音的思想指导下,故见了“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图吉利。明人李豫亨在《推蓬寤语》中说得更明白:“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虽然明代已有人称“箸”为“快”,但清康熙并不承认民间将快加了竹字头的“筷”字。这可以从《康熙字典》中仅收录“箸”而不收“筷”得到证明。但皇帝也难以抵挡民间怕犯忌,喜口彩的潮流。在《红楼梦》四十回,在贾母宴请刘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处称“箸”,两次呼“筯”,而四次直接写明“筷子”。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四,民间故事成语

  1、买椟还珠,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退避三舍,【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3、洛阳纸贵,【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出处】:《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五,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是哪四个

  1、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和《牛郎织女》。

  2、《梁山伯与祝英台》讲述了祝英台和梁山伯相爱却受到父母反对,最后殉情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讲的是孟姜女得知丈夫死讯后哭塌长城的故事。《白蛇传》是蛇妖白素贞和凡人许仙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讲的是牛郎和七仙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