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粮食文案

更新时间:

一)爱惜粮食文案

  1、滴水凑成河,米凑成箩。

  2、种植双季稻,享受全额粮食补贴。

  3、一星半星,聚两成斤。

  4、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须知人人有责。

  5、留住绿色,留住美丽,为了我们的家更美好,请不要用一次性筷子。

  6、一天省下一两粮,十年要用仓来装。

  7、多种田、有补贴;不种田,收回田。

  8、锄头耙握得紧,作田还是本。

  9、大吃大喝顾眼前,省吃俭用度灾荒。

  10、家有万担,不脱补衣,不丢剩饭。

  1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怎样教孩子爱惜粮食

  1、观念培养。从观念上让孩子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从而学会去珍惜。浪费粮食的孩子,往往不知道食物是怎样产生出来的,他们只知道有钱就可以买到很多食物。建议父母有机会带孩子去农村看一下农民是怎样播种、锄草、施肥、浇水的,让孩子体验“粒粒皆辛苦”。

  2、细节培养。在生活细节中不给孩子浪费粮食的机会。浪费的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虽然孩子没有把碗里的食物吃净,父母也把碗洗净了;当桌子上剩的菜孩子不爱吃的时候父母就会倒掉。这样就给孩子留下了浪费的机会。建议父母给孩子定量的食物,吃不完不可轻易倒掉。

  3、订立原则。从原则上规定不许倒掉剩饭,并且自己的剩饭自己吃,父母不要吃孩子剩下的饭菜。有的父母见孩子吃不完的饭菜,要么倒掉,要么自己拿起来吃掉。这样做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剩饭也很正常。如果孩子剩了饭菜,父母可视情况或督促他们尽量吃掉,或让他们把剩饭留下来下顿再吃。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养成吃多少盛多少的好习惯。

  4、树立榜样。带孩子外出就餐,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少点餐,剩饭菜要打包;带孩子去吃自助餐的时候,要给孩子讲明礼仪,要求孩子吃多少取多少,或者每次少取,不够再去取,而不要让孩子养成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可以随便浪费的习惯。

三)名人爱惜粮食的故事

  1、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2、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上一篇: 蜗牛的吃法 下一篇: 怎样识别黄金的真假